【庆祝建社80周年】颜夏斌: 赓续先贤星火,在青春赛道上书写科技报国答卷
大家好!作为博联检测的一名90后技术骨干,今天能站在这里分享九三先贤故事与企业发展历程,我深感荣幸。加入九三学社以来,“爱国、民主、科学” 的优良传统和王淦昌、邓稼先等先贤 “以身许国、隐姓埋名” 的事迹,始终在我心中激荡;而博联检测 “传递质量信任、共享美好生活” 的使命,更让我明白:青年的成长赛道,从来都与国家需求紧密相连。
先贤故事照亮青春航向
刚入职时,公司“九企合作工作站”的墙上,挂着邓稼先先生在罗布泊戈壁的照片。前辈们常说,这位“两弹一星元勋” 在试验场用手捧起放射性碎片仔细观察,只为获取第一手数据;王淦昌先生放弃国外优渥条件,化名 “王京” 投身核试验,一干就是17年。这些故事让我懂得:所谓“科学报国”,就是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实验室建在最需求最迫切的地方。
在博联,这样的精神具象化为身边的榜样。博联检测集团创始人、九三学社常德市土木支社社员、正高级工程师谭玮,是我们青年技术人员的 “引路人”。他推动公司建立 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 机制,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屈建民的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,就是我们青年的 “技术充电站”。2020 年全省住建行业技能大赛前,谭玮导师亲自督战,经过30多个日日夜夜刻苦训练、精益求精地反复测试、测出每个精准数据,把控每一数据的精确度,最终带领团队拿下一等奖,参赛队员屈建民荣获湖南省技能能手、湖南省劳模、湖南省创新达人、湖南省卓越工程师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。他常说:“先贤们用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底气,我们要用精度守住社会的安全。” 这种“老带新、传帮带” 的传承,正是九三精神在企业的生动延续。
如今,集团2名青年获市级 “小荷人才”、1人获得常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武陵区劳动模范、2人获得湖南省“创新达人”、1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湖南省卓越工程师。团队里 “青年挑大梁” 已成常态。通过 “九企合作工作站”,我们邀请社内专家授课,让“科技报国” 的初心融入每个技术人员的成长轨迹 —— 这正是对九三 “爱国” 精神的最好传承。
在创新浪潮中践行青年担当
作为伴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长的一代,我亲历了博联用科技创新破解行业难题的每一步。刚接触检测工作时,传统流程中 “数据手写记录、报告人工复核” 的低效让我困惑。而公司启动的 “数字博联” 建设,让我们这些年轻技术人员有了施展舞台: “数智检测服务系统”,实现了从样品编码到报告生成的全流程线上化,检测效率提升 40%;在城市建(构)筑物智能监测项目中,我们用无人机巡检+AI 识别技术替代传统人工排查,让老城区的危房监测精度达到毫米级。
更让我自豪的是,我们这代青年正接过科研攻关的接力棒。在与湖南文理学院共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,我积极参与 “城市道路病害探测” 课题,用探地雷达结合大数据分析,精准定位地下管网隐患。2024 年,公司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占比达 50%,其中不少成果都有我们青年团队的印记。这让我深刻体会:科技创新不是实验室里的空想,而是解决真问题、满足真需求的实干。
在责任担当中诠释九三底色
“检测数据的小数点后两位,连着千家万户的安全。”这是我在博联学到的第一课。2024 年常德雪灾那晚,我跟着前辈们连夜对 50 余座积雪厂房进行安全评估。零下几度的寒夜里,大家手脚冻得僵硬,却坚持用超声波检测法反复验证数据,只为给企业复工复产提供最可靠的依据。后来收到企业送来的锦旗,我突然理解了:先贤们守护的是国家的“大国重器”,而我们守护的,是老百姓身边的 “小家安宁”。
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,我们同样脚步不停。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中,我和同事们走遍桃源、澧县的田间地头,完成 4600 份土壤检测。我真切感受到:科技惠民从来不是口号,而是让每一份检测数据都成为民生保障的基石。
各位前辈,从先贤们在戈壁滩点燃的核火焰,到我们在实验室校准的每一个检测数据;从“两弹一星” 的惊天伟业,到韧性城市建设的细致入微,变的是时代课题,不变的是九三学社“科技报国”的初心。作为新时代的九三人,我们将以先贤为灯塔,以身边的劳模为榜样,在检测技术创新、城市安全守护的赛道上奋力奔跑,让青春在服务国家需求中绽放光彩!
最后,用邓稼先先生的话与青年同仁共勉:“一不为名,二不为利,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。”